相关课程

    学情分析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《唐诗三首》中的第二首。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,杜甫已经在成都近郊住了两年。此时“安史之乱”(755-763)还未结束。两年前(759年),穷困潦倒的杜甫靠朋友资助在浣花溪畔搭了一个茅屋。公元761年秋天,秋风肆虐,将他辛苦盖的茅草屋吹得七零八落。穷困的他屋漏偏逢连夜雨,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。诗人由眼前情景和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百姓多灾多难,感慨万千,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。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。该诗可分为四节,第一节五句,句句押韵,尤其是通过“怒号”、“卷”、“飞”、“渡”、“挂罥”、“飘转”几个动词生动描写了狂风大作的景象。第二节则是对第一节的承接深入,通过记叙“南村群童抱茅入竹去”的事件,描写诗人“唇焦口燥”、“归来倚仗”、“老无力”写出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艰苦的境遇,和诗人的年老力衰。第三节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,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,写出了诗人暗淡愁闷的心境。第四节则是诗人由眼前飘摇的茅草屋联想到战乱不断、残破不堪的国家和处在水生活热衷的人们,于是发...(教案全文约1429字)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邓老师_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: 2023-03-19 04:05:46  视频时长:00:15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