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课程

    学情分析《沟通中外文明的“丝绸之路”》一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: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,课本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、丝绸之路、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。该课在老人教版《中国历史》七年级(上册)排于汉朝的中外交流版块的第三单元第15课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》。其是属于“民族关系”还是属于“中外交流”是有争议的。从新人教版课题可知“张骞通西域(狭义)”体现了民族团结性质。学术专家各自都有它的道理和依据,都不会影响和损害历史教学的学术性和教育性,学术专家告诫历史教师要逐渐适应历史问题多元并存的格局。 关于丝绸之路的解释。1877年,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《中国》一书中,把这条主要贩运中国丝绸的西域交通道路”命名为“丝绸之路”,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正式运用。其形成分为开创、发展、繁荣、衰落四个阶段。开创阶段在春秋战国。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《旧约.以西结书》两次提到“丝绸”。历史学家一致认为这一时期丝绸也已传至欧洲。发展阶段在汉朝。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(今西安)为起点,经甘肃、新疆,到中亚、西亚,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。东汉时,明...(教案全文约1333字)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“丝绸之路”_刘老师_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: 2023-03-19 04:59:01  视频时长:00:12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