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课程

    学情分析杨绛先生的散文向来得到很高的评价:“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,亲切可感;对道德尊严的执着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;有距离的审美观照、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、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;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。”《老王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,在选入中学课本后,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。”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,总是心生“愧怍”?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,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存在之前,部分意义已经存在,在文本结束的时候,意义仍然在继续延伸,读者有权按照自己的“期待视野”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。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人思想发育、灵魂苏醒,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厦。就作品本身而言,笔者认为,理解《老王》中的“愧怍”,不能离开老王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,想想文革中的“侮辱与被侮辱者”“损害与被损害者”,以及他们对待那段写满侮辱与损害的历史的态度,弄清老王不幸的深层原因(或者说生存环境),也许更容易把握“愧怍”的真正内涵。我们不妨从三重关系入手,探索老王的“不幸”与杨绛先生的“愧怍”。教学工具《老王》一文可分析的知识点很多,可以让学...(教案全文约1369字) 第三单元 10 老王_第一课时_黄老师_二等奖 发布时间: 2023-03-19 00:22:17  视频时长:00:37:01